4月2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。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凭借深耕农文旅,老区换新颜,建成木兰花乡4A级景区,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。
杜堂村以开发旅游产业为突破口,盘活农村沉睡资源,探索形成以农业农村为底色,旅游产业为纽带,市场主体为支撑,农民、社会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,探索出了一条以旅联农、以旅兴农、带动农民奔共富的新路径。在众多文旅融合发展亮点中,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“杜堂模式”,被全省全国推广。
杜堂村位于黄陂区最北端姚家集街,曾是省级贫困重点村。回顾2014年,杜堂村全村外流人口85%,耕地抛荒90%,房屋闲置85%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,村级收入为“零”,属省级贫困重点村。而就在这一年,该村被武汉市列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。
从小在杜堂村长大的葛天才积极响应黄陂区委区政府“三乡工程”的号召,2014年,他回到家乡,成为杜堂村第一书记。在用好政府投资的1500万元,葛天才又自投资金3000万元,对村湾基础设施、房屋立面、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改造,建成全市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。
2017年,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园,当时直接和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,其中包括当地村民389人。
2020年、2023年,景区先后创建武汉市田园综合体、木兰不夜城,形成“白+黑”全天候旅游景区,同时联动周边村湾一体化发展,成为市民与游客的“诗和远方”。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希望,选择回乡就业。
在返乡能人葛天才的带动下,杜堂村以开发旅游产业为突破口,引导市民下乡、企业兴乡、能人回乡,共同盘活农村沉睡资源,架起城乡要素连接互动桥梁,探索形成以农业农村为底色,旅游产业为纽带,市场主体为支撑,农民、社会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,带动全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全面振兴,贫困老区脱贫展新姿,形成农旅融合,村景融合的发展格局,昔日破旧的村庄变成了村民的“共富产业”。
如今的杜堂村,产业发展蓬勃兴旺、沉睡资源全面盘活、人才集聚形成洼地、乡村环境魅力显现、农民增收成效显著、村级组织活力增强。蜕变后的杜堂村村景融合、业态创新,成为市民与游客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“日赏郁金香,夜游不夜城。”成为了木兰花乡景区的游玩特色。随着春风的轻拂,万物苏醒,四月的武汉,春花持续接力,木兰花乡也迎来了她最美丽的季节,被誉为“世界花后”的郁金香进入最佳观赏期。步入景区大门,法国红、王朝粉、兰卡白等不同品种的郁金香映入眼帘,姹紫嫣红,分外妖娆。形态各异,五彩缤纷的各色郁金香,芬芳吐蕊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,美得令人陶醉,令人仿佛走入现实版的莫奈油画。
而园区的木兰动物王国、热带雨林植物园也成为遛娃的好去处。木兰动物王国里,可与上千只萌宠一起玩耍,骑上鸵鸟,感受风驰电掣的乐趣;喂一喂可爱的羊驼;欣赏难得一见的孔雀开屏...无论大朋友,还是小朋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快乐。
走进热带雨林植物园里,沙生植物、史前植物、采叶植物...完美呈现了热带雨林的景观外貌和生态特征。近1200种不同种类的植物,一年四季皆可拥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。
随着夜幕降临,木兰不夜城璀璨夺目。北魏盛世繁华市井风格的“东市里”和西域风格的“西市里”云集着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、特色工艺品,精彩演出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。热度最高的当数位于木兰奇妙广场的《木兰传奇》,瞬间就把人们带到魏晋南北朝时代,一起重闻花木兰的传奇故事。
非遗项目打铁花的场面宏大而浪漫,飞溅的铁花将夜晚映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,让人不由想到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的诗句。
置身于北魏的繁华街市中,眼前尽是灯火辉煌,耳边总有欢声笑语,想体验武汉夜生活的魔力和魅力,来木兰不夜城就对了。